常用的雙筒望遠鏡還為減小體積和翻轉倒像的目的,需要增加棱鏡系統(tǒng),棱鏡系統(tǒng)按形的方式如果式不同可分為別漢棱鏡系統(tǒng)(也就是斯密特-別漢屋脊棱鏡系統(tǒng))和保羅棱鏡系統(tǒng)(也稱普羅棱鏡系統(tǒng)),兩種系統(tǒng)的原理及應用是相似的。
望遠鏡它的全部表面均為曲面,比施密特式望遠鏡的糾正板非常容易研磨,物鏡也較為短,但視場角比施密特式望遠鏡小,對鋼化玻璃的需求也高一些。這類望遠鏡有利于帶上,常見于大中小型望遠鏡,備受攝友鐘愛。
1608年,西班牙眼鏡生產商漢斯·里帕希(H.Lippershey)的一個學徒工偶然發(fā)現(xiàn),將二塊鏡片疊在一起能夠清晰見到遠方的物品。1609年,西班牙生物學家伽利略聽聞這一創(chuàng)造發(fā)明之后,馬上制做了他自己的望遠鏡,而且用于觀測夜空。
1663年,英國科學家格里高利利用光的折射基本原理做成格里高利式反射鏡片,可是因為加工工藝不成熟而無法時興。1667年,英國科學家哥白尼略微改善了格里高利的念頭,做成了哥白尼式反射鏡片,其規(guī)格僅有2.5cm,可是變大倍數(shù)超出30倍,還清除了映射望遠鏡的偏色,這促使它很好用。